“好多人啊,快点去找个好位置。”“妈妈,我同学来了,我去给她加油!”“我已经连续看了五年了按周配资论坛,看看今年又有什么新花样。”
7月2日傍晚,“锦SHOW拾年 大地欢歌”——闵行区四季村晚夏季专场暨浦锦街道河狸草地音乐节开始前半小时,锦心园草地上已经来了很多观众,基本都是浦锦居民,有老人结伴而行,有家长带着幼童,还有大一点的孩子组队前来。
当晚,恰逢浦锦街道十岁生日。这场连续十年在家门口举办的草地音乐节,也见证了浦锦街道成立十周年的闪光时刻。活动现场还发布了“丰收村”“近浦村”两条浦锦文旅路线,以乡村旅游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,展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活力。
“我从观众变成表演者啦!”
十年前,浦锦的蓝图在黄浦江畔徐徐展开;十年后,这里已蜕变为“城园相融、诗意栖居”的滨江生活秀带。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砂砾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。
展开剩余85%由上海戏剧学院学子携人工智能机器狗共同演出的《一起ChinaFun》,将科技元素融入艺术作品,增添了不少梦幻色彩。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转换,机器狗精准旋转、跳跃,使得传统表演迸发出未来感。
歌曲《就是哪吒》集聚了上师大三附小南校舞龙社团、世博小学跆拳道社团、浦锦街道社区学校太极拳班、浦锦街道男子健身操团队,用热门中国传统神话IP与街道多方资源融合,书写舞台新力量。
吴子墨和李逸轩都是上师三附小五年级的学生,参演《就是哪吒》节目,为了今晚的演出,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。“我都来看过四五次这个音乐节了,之前是作为观众在舞台下观看,今年我居然成为舞台上的表演者了,这感觉太棒了!”吴子墨分享。
在世界行走,为浦锦停留
三大原创节目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。浦锦街道坚持以原创为灵魂,将热爱与热情注入作品。
歌曲《为浦锦停留》,实现“词曲编创+视觉制作”全链路原创,其歌词、编曲、MV均根植本土元素,由浦锦人自己演绎,是“融城”主题的最高表达。
音乐节目《一线之牵》通过多声部、表演唱的形式,以两个服务型群体为载体,讲述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,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和志愿者们 “百姓至上、倾心服务”的宗旨和初心。
观众席中,在浦锦定居八年的薛女士感受很深,她从事互联网行业,创业在浦锦,居住也在浦锦,“浦锦的营商环境和居住环境都很好,来了就不想走了。”说起音乐节,她觉得今年的节目专业度更高了,连续看了几年,一年比一年丰富。
群文创作离不开团队的努力与付出,由浦锦街道锦舞飞扬舞蹈队带来的原创舞蹈《青绾流莺》,将“文化IP+多元艺术”巧妙融合,演员们平均年龄在60+,动作标准流畅,当古典舞遇上敦煌的莲花阮,犹如远山的钟磬、漫天的流莺,曼妙舞姿展现浦锦气质。
把话筒交给老百姓
把舞台建给文艺爱好者
从开场节目《我是如此相信》,到歌曲《我的家》《小城夏天》等。一场破界融合的视觉盛宴燃起音乐节的熊熊火焰。
据了解,在这些节目中,不仅有居村书记、社区志愿者、院校学生、街道文体团队的佼佼者,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以及落户浦锦的企业家们、外国友人们。
在《我的家》节目中,一群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叔叔阿姨吸引了记者,他们是浦锦社区学校葫芦丝班的学员。戎紫萍是这个班的老师,“我们每次开班都是迅速报满,没有基础也不怕,慢慢来,大家学习音乐的热情很高。”
学员们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,到可以登台演出,过程中付出诸多努力,而现场观众的连连喝彩是他们最期待的回馈。
浦锦街道始终以人为本,把话筒交给老百姓,把舞台建给文艺爱好者,努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,共建共享文艺繁荣,也正是音乐节持续火爆的原因。
演出最后,一首大合唱《裹着心的光》引发全场共鸣,寓意浦锦人将带着这份光,继续照亮下一个十年的追梦征程。
闵行区四季村晚夏季专场暨浦锦河狸草地音乐节以音乐为媒,展现了一个在基层治理、科技融合、商圈经济、宜居宜业、乡村振兴、人文教育等方面蓬勃发展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形象,展现了四季村晚邂逅活力夏夜的美妙场景,唱响了浦锦未来更加灿烂的锦绣蓝图。
记者:臧尊
部分供稿:朴锦
视频:苏楠 李晓康
初审:方佳璐
复审:方雨斌
终审:徐雷冰
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按周配资论坛
发布于:上海市诚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